家紡公司老總假冒注冊商標8個月斂財百萬元分析(下)
多地代理商牽涉其中
2012年年底,江蘇省南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轄區內的家紡企業進行例行檢查,在檢查到南通金柒家紡廠時,發現該廠區內掛有大量“紅豆”注冊商標的商品,在對商品進行檢測和質量鑒定后更是發現,這些均為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鑒于案情重大,質監部門將此案移交當地公安機關查處。此時,尤良才感到問題嚴重,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后經偵查發現,自2012年2月至同年10月,尤良才在沒有得到紅豆集團有限公司授權的情況下,非法大量印制“紅豆”商標標識并配套使用在自己生產的家居被上,銷售給北京、重慶、廣西、貴州、吉林等全國二十多地的紅豆集團公司的代理商、經銷商,銷售貨款總計100余萬元。
公安機關派員奔赴上述全國二十多地的紅豆家紡門店深入調查取證發現,這些地區的“紅豆”代理商、經銷商不僅都參與其中,而且許多人還是紅豆集團的地區總代理和一級經銷商,他們明知尤良才生產的家紡產品是假冒注冊商標的產品,然而為了貪圖“物美價廉”,仍然大量訂貨。
2013年12月26日,根據案件的指定管轄,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對尤良才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一案經審查起訴后向當地法院提起公訴。為了使更多的家紡市場經營者守法經營,2014年1月14日,通州區法院將庭審地點設在中國南通國際家紡城,并將庭審全程通過網絡直播。
“知假賣假”現象突出
“侵權人通過‘傍名牌’謀取不正當利益,是商標侵權案件多發的主要原因。由于假冒商標的商品質量差、成本低,利潤比正品要多得多,導致一些不法商人置法律法規于不顧,公然制假售假?!蓖ㄖ輩^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徐淑華介紹說。
通州區法院審結的商標侵權案件顯示,近兩年來的商標侵權案件呈現出三大特點。
“一是侵權商品銷售呈農村化趨勢。部分鄉鎮、農村的小超市、小商鋪業主,抱著僥幸心理,為謀取不當利益,明知是假冒侵權產品仍予以進貨銷售,‘知假賣假’現象尤為突出。在審結的案件中,超過七成的侵權人來自鄉鎮和農村?!毙焓缛A說。
“二是侵權商品銷售呈公開化趨勢。權利人在對市場進行例行打假時,往往能查獲成批的侵權人?!毙焓缛A說,第三個特點是侵權商品銷售呈網絡化趨勢。隨著電子商務的發達,侵權人規避實體店售假的風險,轉而通過網絡銷售侵權商品。
據徐淑華介紹,現行商標法是2013年修正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于2004年實施,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刑事責任追究標準高是“知假賣假”現象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
“侵權人為逃避處罰,不會在自己的店鋪內放置較多的侵權產品,導致難以認定其達到‘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入罪標準,只能通過行政處罰程序或民事訴訟程序由權利人追究責任?!毙焓缛A說。
徐淑華認為,權利人維權成本高是“知假賣假”現象屢禁不絕的又一重要原因?,F行商標法規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實踐中,權利人很難舉證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更難舉證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毙焓缛A說,在司法實踐中,一般都由法院采取酌定賠償的方式確定賠償數額。有的地區為避免“過度打假”,酌定賠償的標準較低,權利人很難從打假中獲得經濟利益,導致權利人消極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