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市場縮水、輔料亂要價
窗簾在家庭裝修中成了一個必要的項目,做窗簾的布藝店也越來越多,但調查發現,商家的要價懸殊驚人。窗簾的質量也參差不齊,“窗簾縮水”是最常見的問題。有的商家為了省布料多賺錢,就暗自用高溫技術將布料人為拉長,一些化纖材料的窗簾1米布最多可以拉長30厘米。
9米的窗簾縮水成了8米,3.5米的軌道變成了1.6米,而加工費卻仍按原米數收取,累積多收的費用就達到了1500多元……家住成都合院的呂女士日前向本報打來熱線,說自己在安裝窗簾時遇到偷工減料、重復收取費用以及加工收費不透明等情況,并表示,在事先簽訂的報價表中,原原本本寫好的窗簾米數,實際卻縮了水,加上軌道費及加工費不知不覺就多收了1500多元,讓呂女士很是氣憤。
布料、軌道均縮水
多收費用達到1500多元
在呂女士家中,記者專門把“縮水”窗簾實地測量了尺寸。呂女士主臥的飄窗臺窗簾共有兩層,分為布和紗,在報價單上可以看到,布料報價米數總共為9米,據圖中卷尺上可以看到布的長度為1.82米,算上加工后的包邊10厘米,整體算2米。按呂女士家的窗簾布為兩部分,密度為2倍,實際的米數也才8米,跟之前的報價米數整整少了1米!這還沒完,再看看主臥窗簾的紗。從報價表上可以看出,報價米數為7.5米,據測量顯示長度為1.73米,加上包邊5厘米,算下來為7.12米,縮水了將近0.4米。而呂女士定的窗簾,布的每米單價為228元,紗的每米單價就達到了1048元,算下來整整多收600多元。
窗簾是一方面,軌道也是窗簾安裝中的重要一環。在呂女士家衣帽間的軌道,報價米數為3.56米,而實際測量為1.62米,整整多了1.94米。在書房和地下室的窗戶,都不同程度的多算了0.6米和0.37米,這一塊的整體費用又多了173元。這一米那0.5米,讓呂女士簡直不敢再量下去了,她表示,“一般消費者只看報價表,認為實地測量過米數,加工好的窗簾就不會再量了,為此這也就成為商家坑害消費者的小花招?!倍@一整套的加工費,也是按原米數收取,從而整個費用就多算了1500多元,讓呂女士很是氣憤。